Naschkatze

吃瓜在两京变法圈的田下|属性:矩阵中心向、猫粉、獾粉

【春芳史料】科举延世系

明代内阁首辅李春芳是兴化李氏第三代,《明史》记载:李春芳,字子实,扬州兴化人。兴化古称昭阳,又叫楚水,相传春秋时属于吴地,战国时为楚将昭阳的食邑,因而得名。所以部分记录称春芳为昭阳人氏。


李氏远祖可以追溯到商代的李利贞(据传是老子的祖先,中吴伯理徽的后代,因忤逆商纣王逃到鹿邑,后迁陇西)

宋中叶,李赓一系由福建迁居无锡,后代第十四世李旺一迁到应天府句容县承先乡朱壒村。

约成化年间,李春芳的曾祖李秀将李氏族裔迁到宝应,原本是为了投亲,后来由于不堪亲戚凌辱,举家迁徙到兴化。


李秀刚到兴化时“流离困苦,茫然无生计”,后来以做豆腐和酿醋买卖维生,被人戏称为“醋蛮子”,他的性格亲和,史称其“睦族善邻”,这种性格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春芳。

李秀之子李旭即春芳的祖父,李旭生长子镗,字声远,号永怀,是春芳的父亲,曾“作孝、友、勤、俭四训以示子孙,令世守之”。

自春芳和弟弟齐芳开始,李氏家族开始按照“芳茂思长,水木火土。诗礼传家远,簪缨衍庆隆”的字辈取名,家风家训和一脉相传的谦和性格为春芳日后在政坛的动向埋下伏笔。


春芳号石麓,嘉靖十年(1531年)春芳中举,嘉靖二十六年(1547年)殿试中状元。初授翰林院修撰,后升翰林院学士,累官内阁首辅,“自学士至柄政未尝一由廷推”。(同期为官同名同姓的还有另一位工部员外郎李春芳,此人曾在嘉靖初年的大礼议中响应杨慎“国家养士百五十年”的号召在左顺门哭阙,这个春芳没有传)

春芳一共六次升迁皆没有经过廷推,或者由于简在帝心,或者是教授中官成绩突出,或者是起草《宗藩条例》,或者是参与校对了《永乐大典》,总之十分得圣心(大雾)


与此同时,春芳之弟齐芳也由太学生累官至南京都督府都督。齐芳擅医,曾经博访良医妙法,编撰《幼科图诀药方》两卷。兴化李氏自此实现了阶级跃升,完成从平民到官宦之家的转变。


春芳共有八子,分别是茂年、茂材、茂德、茂功、茂业、茂中、茂和、茂对。

《明史•李春芳传》后重点介绍其孙李思诚和玄孙(思诚之孙)李清:

“孙思诚,天启六年官礼部尚书,寻罢。崇祯初,坐颂榼闲住。”

“春芳曾孙信,广东平和知县,城破,与二子泓远、淑远同时死。”

“思诚孙清,字映碧。崇祯四年进士。由宁波推官擢刑科给事中,熊文灿抚张献忠,清论其失策。以久旱请宽刑,忤旨,贬浙江按察使司照磨。未赴,忧归。起吏科给事中,俄出封淮府,国变不得与。”


李清为天启朝礼部尚书李思诚的孙子,是春芳的玄孙,在崇祯朝任刑、吏、工科给事中,弘光朝任工科给事中,擢大理寺左寺丞,国变之后拒绝仕清,闭门著书三十八年。

他的书在清代大部分未能刊行,仅有抄本流行民间,或藏于内阁大库,其中《三垣笔记》《南渡录》是对当代史的记述。又因为他的《诸史同异录》把顺治帝与亡国之君崇祯帝作比较,说他们有四事相同,引发“四库全书”撤毁书事件。李清的《三垣笔记》《南渡录》《南北史合注》《南唐书合订》《历代不知姓名录》都在“文禁”之内。


从崇祯四年(1631)到崇祯十年(1637),李清在宁波府任推官期间审理了各类民事、刑事案件。他把结案判词整理为《折狱新语》,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判词专集。全书分“婚姻”“承 袭”“产业”共十卷,分门别类,共收判词二百一十一篇。《折狱新语》选材风趣,李清将严肃的判词修订为轻松易读的妙笔,凸显了泰州学派的平民性底色。

李清之子李楠是康熙十二年(1673)进士,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。李楠承继了父亲的司法才能,于任上以破解疑难案件见称,纠正许多错案,家乡人曾为他立匾额“万邦总宪”。李楠修订了晚明律学大师王肯堂的《大明律附例笺释》,使其适应清初情况,易名为《大清律集解》出版。


(明史还载有三位李清,一个是正统时任都督同知的怀远人李清,其祖为成祖时名将李远,因功获成祖赐书嘉劳曰:将军以轻骑八百,破敌数万,出奇应变,虽古名将不过也。累功为都督佥事,封安平侯,后出塞战死王事,追封莒国公。父李安英宗时任都督佥事迁都督同知,充总兵官,镇松潘,后因出征贪功下狱谪戍。李安卒后,诏授子清都指挥同知。

一为屯留卫人李清,弘治时旌孝。一个是嘉靖时凭祥州吏目李清,嘉靖十四年曾参与广西土蛮李后裔争立凭祥知州职位的斗争)


[1]陈麟德《李春芳、李清考识》

[2]陆素娟《兴化李春芳家族文化述略》

评论(2)

热度(49)
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